1、专业发展历史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创办于1958年,是kyky开元官网建校4个本科专业之一,是江西省首批高水平学科和重中之重学科、教育部和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江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资助,是江西省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并于2012年、2015年和2018年三次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加拿大劳伦森大学等实施双学历学分互认,2017年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专业,2018年江西省专业综合评价结果为专业排名第一;已累计为社会输送了2600多名优秀人才,培养出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原书记、中央政法委员会原书记郭声琨等一大批杰出校友,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2、培养目标及培养理念
面向矿物加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矿山环境工程、矿物材料、选矿设备设计与制造等领域,为我国大中型矿物加工骨干企业输送高级工程人才和后备管理人才为目标,培养具有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为人诚实的矿物加工工程开发与设计实践能力、专业知识与时俱进能力、良好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5年后能成长为受矿山企业、科研院所高度赞誉的青年技术骨干人才。
本专业立足有色金属行业,服务地方经济,服务有色冶金行业,特别是国家钨与稀土等战略性产业特殊需求,着力培养“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三实”特质人才,走出了一条“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行业”的特色人才培养之路。
本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开设出《稀土提取技术》、《钨矿分选技术》和《铜铅锌多金属矿分选技术》等特色课程,在粉体工程、物理选矿、浮游选矿、选矿厂设计、研究方法实验等课程教学过程中推出研讨式教学改革,在课内课外注重了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
3、学科建设及教学建设
矿物加工工程学科是江西省重点学科、江西省“重中之重”学科和江西省首批高水平学科,形成了“稀土资源绿色高效提取”、“多金属矿高效选矿理论与技术”、“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理论与技术”三个特色学科方向。199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获批人事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2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批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本学科形成了矿物浮选理论与工艺、矿物原料的化学与生物提取、重磁选与联合力场选矿理论与工艺、碎磨理论与矿物加工过程控制、稀土提取理论与工艺、资源综合利用与矿物材料等6大特色研究方向,硕士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和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江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在教学方法上推出研讨式教学改革,在课外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改革成果。
4、培养条件
专业现有教师3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讲师10人,工程1人;19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有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1人,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宝钢优秀教师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赣鄱英才555工程” 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人选3人,江西省主要技术与学术带头人4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 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5人,江西省“井冈之星”(青年科学家)3人,江西省中年骨干教师2人,江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近5年,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横向科技服务项目200余项,科研总经费超5000余万元;获省部级奖励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近50项;公开出版专著、教材16部,发表论文300余篇。
专业先后获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出版了《稀土提取技术》、《化学选矿》、《金银选矿》、《钨资源开发项目驱动下实践教学教程》、《非金属资源开发项目驱动下实践教学教程》、《稀土资源开发项目驱动下实践教学教程》等十余部经典教材。
本专业教学科研条件优越,仪器设备总价值3000余万元。拥有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省部共建教育部实验室、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科研平台和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拥有江西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矿业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人才培养平台。与江西铜业、江西钨业、紫金矿业、华锡集团、铜陵有色、新桥矿业、章源钨业、柿竹园公司、梅山铁矿等几十家矿山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5、专业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
本专业就业主要领域:(1)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加工、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矿山环境工程、矿物材料、选矿装备等领域的央企和国有企业;(2)设计院、研究所(如中国瑞林、中国恩菲、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有色研究总院、广州有色院等);(3)考国土、资源、安监、环保等部门的公务员。(4)出国(墨尔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昆士兰大学等);(5)考研究生,近5年研究生升学率保持在35%以上,考上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中科院等知名985、211大学。已累计为社会输送了3000多名优秀人才,培养出中央委员兼公安部部长郭声琨、中纪委委员熊维平等一大批杰出毕业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近几年,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附件: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简介
邱廷省(博士、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邱廷。级教授、博导,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江西省主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物专委会委员、教育部地质学科专业教指委委员,《Physicochemical Problems of Mineral Processing》、《Tungsten》期刊编委,《矿产综合利用》、《水资源保护》、《矿冶工程》期刊理事。
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基金和省部级项目3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50余项,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成果在国内多个大型矿山企业推广应用后,累计新增经济效益数十亿元。在国内外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3部,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罗仙平(博士、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罗仙平,二级教授、博导,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荣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国务院政府津贴等荣誉称号和奖励。
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等国家级项目与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首席科学家)等省部级项目,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西省与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出版专著5部,授权发明专利21项(转让3项,1项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与青海省专利奖银奖)。
何桂春(博士、二级教授、江西省“5511”科技创新人才、江西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

何桂春,二级教授、博导,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矿业发展战略联盟理事会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专委会委员、江西省生态地质环境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英国剑桥大学《Experimental Results》期刊编委会委员、《kyky开元官网学报》期刊编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函评专家、国家科技部会评专家,入选江西省“5511”科技创新人才。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国内配套研究项目子课题1项,江西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4项,企业委托科技项目12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
吴彩斌(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清江教学名师,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

吴彩斌,二级教授、博导、清江教学名师。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赣州市十大科技创新人物,是《矿物粉体工程》大学慕课负责人、江西省高水平教学团队负责人。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教改课题/质量工程项目十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主编教材3部,副主编3部,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和中国冶金教育优秀教材一等奖;指导学生获课外学术竞赛国家级、省级奖励6项;主讲《矿物粉体工程》课程,获批江西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江西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金课,并通过中国大学慕课、学银在线和学习强国面向社会开放。
主持国家级、省部级、企业委托项目近4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选矿工具书3部;发表SCI等高水平论文近100篇,授权专利和软著8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2项成果通过省部级成果鉴定,获2015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1)、2019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1)。研究成果在江西铜业、湖南柿竹园公司、金钼股份等企业得到工业化应用,在磨矿领域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
黄万抚(博士、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

黄万抚,二级教授、博导,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选矿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选矿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首届江西省创新争先奖,首批江西省金牌教师,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江西省“赣鄱英才555”人。魇≈饕Э蒲鹾图际醮啡,江西省首批优势科技创新团队领军人才,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魇「咝V星嗄暄Э拼啡,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首批学科带头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产学研创新奖。
任嗣利(博士、二级教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A类人。

任嗣利,二级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A类人。魇〈邮⊥猓ü猓┮卟愦巫ㄒ导际跞瞬,江西省首批“双千计划”创新领军人才,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中国化学快报》)青年编委、加拿大化学工程学会会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员,Elsevier 卓越贡献审稿人。
承担了中科院“百人计划”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1项,面上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江西省“双千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及江西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项目,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发表论文8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件。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介绍
更新时间:2023年2月11日